欢迎来到四川省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


四川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文库 > 正文
“灭绝师太”和乐山啥关系?
2015-04-08     来源:   作者::网站管理员   查看:  
来源:腾讯新闻
 
摘要:徐老师为你讲述老四川的故事
      武术门派中,最获文学家青睐的当然是少林寺,写少林故事的极多,但专写其它派的也不少。如金庸《倚天屠龙记》写武当派、摩尼教。司马翎则经常提到崆峒 派,甚至在《纤手驭龙》中借肮脏道人李不净之口说:“历代名山与名剑,崆峒从来第一家。”而稍早的还珠楼主李寿民却大写四川,《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 侠》等,昔年轰动一时,惹得不少青年要上蜀山去学仙学道,青城峨眉的声望因此极高。《倚天屠龙记》里描述峨眉派是郭襄所创的一个女性帮派,掌门灭绝师太尤其冷酷不近人情。金庸让尼姑们在峨眉山上成立了峨眉一派,事实上,峨眉历史上没有尼姑。

峨眉剑阵
      峨眉武术的形成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历史上三次南北武学在巴蜀大地的大融合以及道家养生功,佛门修习禅观之法为峨眉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战国中期,公元前三二九年,秦王(惠文)派大将司马错率军伐巴灭蜀……并多次“移秦民万家实之”。由此,大量的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武艺注入四川,与巴蜀文化、巴蜀武术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公元221年,刘备,关羽,张飞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大量的北方文化和武术,中原文化和武术再次注入四川,与巴蜀文化和武术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融合。明代张献忠(公元1660~1646)于崇祯十七年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张部游击官兵将大量中原武术带入四川,与巴蜀武术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融合。
      峨眉武术的发祥地峨眉山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道转佛的过程,这也峨眉武术独特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峨眉山由道转佛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元980年,宋太宗赵光义遣使铸造了重六十二吨,高七点五米的巨型普贤铜佛以及三千铁佛供奉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从此,峨眉山便以“普贤道场”蜚声海内外。
      峨眉山经历了由道转佛的过程,与其相邻的青城山,成都青羊宫仍为古今道教圣地。峨眉武术处于这种“佛”“道”之间,“内”“外”之间,加之历史上的三 次与楚越、北方、中原武术的大融合(近代的融合如抗战时期等尚未计算在内),峨眉武术取百家之长,汇百川而成大海的技术特点自然就非常容易解释了。

乐山
      峨眉武术并不是“峨眉山武术”,它涵盖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武术内容。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峨眉武术的故乡在四川乐山。乐山古称嘉州,风光秀美雄奇冠绝天下。正是因为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使其成为中国峨眉武术的圣地。嘉州古城为蜀王“开明故治”,史于春秋。乐山相传:蜀王鳖灵手下有四大武将,以现今乐山大佛所在处的篦子街为中心,分别镇守在东、西、南、北四方位。而这四个地方以这些将军的名字为地名,这便是北牟子、东车子、西郑子、南莫(后讹传为磨)子。数千年后的今天,乐山市中区仍有这些地名。
      真实的峨眉武术,起源于道教,后又吸收了佛家的精华。女皇武则天在公元702年设置“武举科”以来,乐山便是武生考场之一。清末,峨眉山隐士“徐矮子”将峨眉武术自然门拳术传与杜心五。杜心五系同盟会先驱者之一,东渡日本留学后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之后曾任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人称“南北大侠”。
      民国时期,乐山武术高手辈出。当时成都长期摆擂“打金章”,胜者可赢得金质奖章并谋取军队武术教官职务,乐山人多次打擂,夺得金章者达19人。1956年,乐山成立了武术协会,组织了一批老拳师义务向群众授拳。据调查,当时在乐山群众中比较流行的拳术有42个套路,棍法10种,枪法7种,剑法14套,刀法10套,杂件5套。
      峨眉山为道教“第七洞天”,神话传说中,道教人物吕洞宾、赵公明等也在峨眉山修行,峨眉山至今仍有遗迹。这些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证实了峨眉山道教曾经相当繁荣。但由于佛教自晋代入峨眉山后,地位不断增强,导致道教不断弱化。明代,几任皇帝多次赏赐峨眉山佛教各种珍宝,甚至赐建圣寿万年寺(至今仍是峨眉山主要寺庙和旅游胜地),佛教之盛可见一斑。道教此时已略见衰微,但这并不是说道教就已经不存在了。
      据考证,当时道教基本上辗转到一些边缘地方,如峨眉山附近的绥山,猪肝洞(又名紫芝洞,地方志记载为传说中吕洞宾修炼处)等道教修炼之所,直到清代,这里的尹道士、蔡道士还是峨眉武术中的佼佼者。

峨眉武术节
      此外,至今乐山中心城区的一些地名仍有道教的影子,如兑阳湾、文昌宫等。从这些史料上,我们推断不出“峨眉道人”是和尚还是道士,但有一点可以断定,那就是“峨眉道人”的武术肯定流传了下来。因为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在峨眉山、乐山的香火一直秉传,道教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而佛教至今仍然非常兴盛。在这种情况下,峨眉武术的师门传承也不可能中断,否则就无法解释乐山武术的兴盛了。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2014-2015 四川省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