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斌,许艳玲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来源:201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专栏
摘 要:峨眉武术文化的研究价值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导致对峨眉武术文化的保护、挖掘、研究、推广与普及也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深入探究其研究价值。结论认为其研究价值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展地域特色文化的价值,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面向海外输出特色文化的价值,创新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传播范式,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峨眉武术;武术文化;研究价值
DOI:10.13603/j.cnki.51-1621/z.2016.04.000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1785(2016)04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建设体育强国,不仅要努力抓好以竞技体育为主干的硬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抓好以体育民族文化建设为核心的体育软实力。体育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具备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武术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值得骄傲的民族文化品牌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国宝”和“国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本源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少林、武当、峨眉是中华武林的三大流派,在当今的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少林、武当文化的价值认同与研究,已远远走在了武术发展的前列。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峨眉武术文化的价值研究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导致对峨眉武术文化的保护、挖掘、研究、推广与普及也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深入探究其研究价值,并获得峨眉武术文化的价值重建与社会认同,振兴峨眉武术文化,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时期,成于南宋,经过千百年演变发展,逐渐形成5大支派和8大拳种。峨眉武术以“内外兼修的独特风格” [1],赢得了世人瞩目,并与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中国武术的三大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绚丽明珠。峨眉武术不仅是武术概念上单纯的竞技技艺,更是一种对巴蜀地域总体性特征积淀、丰富与浓缩的重要文化符号。当我们体验峨眉武术时,就自然会感悟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撇开笼罩在其身上的诸多不适之曲意,探寻其自然之本源,不难发现,峨眉武术所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对社会的正能量也不逊于天下各门兄弟。当今天人们对文化的寻求与探源同武术中的一些伦理、哲学、健身等方面的文化思想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一些思想便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提升文化的引领作用。峨眉武术中的道家文化体现的社会价值和人生哲理有着高度的前瞻性和全面性,而且在当今伦理道德建设受到高度关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下,其固有的内涵要素通过高度的演绎与诠释,更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伦理与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契合,并对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超强的指导价值。在历史长河之中能清晰的看到,人类在智慧和物质文明等方面获得极大提高的同时,在道德观念和精神文明方面并没有得协调并进的发展,甚至出现某种退步的想象,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峨眉武术在道教文化千年积淀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峨眉武术文化,它吸取了道家文化的精髓----修德筑道,顺其自然,德、善为先,公正、自由、平等。其不仅体现在峨眉武术文化的功法结构与技理架构中,同时更多的体现在峨眉武术文化深邃的思想理念内涵的积淀上。不仅峨眉武术如此,中国很多传统武术文化亦是如此,可见峨眉武术文化中的道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具有现实的重要价值,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更需要通过其功法架构与思想的传承方式,来得到更多更大的发展和延续,并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现代价值阐释予以弘扬。
就文化层面来看,峨眉武术是具有鲜明巴蜀特征的文化符号。通过武术外显的形式来展示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浓缩了四川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对四川的传统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义务。峨眉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一般有血缘传承、师徒传承、民间组织传承等形式,其中仍是以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播路径。在峨眉武术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师徒传承方式。它与学院、武馆等教学不同,师徒传承有着其自成一体的架构体系。这种体系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层层更迭的沉淀以及亘古岁月的演变逐渐稳固下来。在许多中国传统武术中,较为常见的武术派系之分如‘派’‘门’‘宗’等名称,这些派系名称大都受传统宗法制度制约影响,因此也能看出其中传承的方式具有一定封闭性。从传播的概念上讲,师徒传承方式的封闭性,限制了其在实际社会活动中的传播范围和区域,经千年的积累也成就了它固有的局限性地域文化特性。在传播的广度受条件下,真正能从师傅身上学习到武术功夫的徒弟通常仅有几人。也正因如此,师傅才能有更多精力去传授自己的一身武艺。同样因为徒弟传承人数的问题,有时出现师傅所收的几个徒弟对武术领悟不够,难以领会武术真正精髓,随着时间推移师傅年龄也老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招收新的徒弟,造成传授断代,这一门派的功夫也就悄然走向衰退。同时,这种师傅传承方式,造成思想意识中师傅的神秘化和其神圣地位的不可挑战性,不利于武术的交流、发展和国际化。虽然这种传承方式弊端明显,但师徒传承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具有极强武术文化象征仪式和武术文化内的传授知识方式,这都使得徒弟离不开师傅的言传身教。因此,师徒传承方式可以延续传授,但也应加强其他传承的方式,以便提升推广的范围和力度。以师徒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辅以更宽更长的传播路线,才能有效“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2]。
2发展地域特色文化的价值
“巴蜀武术文化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一部分”[3],具备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峨眉武术而言,以巴蜀地域内的文化元素为依托,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个体。而此个体,除需深厚的地域文化根基外,更具备丰富的武术技艺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基于此,对于峨眉武术的文化研究而言,其地域特色文化不仅有传承性和地域性,更需具备文化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2.1
历史文化需要
地域文化是各地区独特的、稳定的文化形象,与其他地域相比较有迥异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峨眉武术起源于巴蜀。而巴蜀得名于先秦时期位于四川盆地的巴国和蜀国,故名巴蜀。由于巴蜀地区的四川盆地四面环山,丘陵起伏,出川通道崎岖险峻,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悟。而相对封闭的地理自然条件,区域内的语言、饮食、风俗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拥有区别于其它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从秦灭巴蜀两国后,独立的文化体系便随秦朝统一而纳入了中原文化体系,在秦之后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历史中,又经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乱,使得巴蜀地域内的社会、人口、经济、文化等都受了极大的损害,后因清朝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奠定了今日巴蜀地域文化的基础,同时也形成了川剧、川菜、脸谱、蜀绣、蜀锦、峨眉武术等极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元素。实际上,峨眉武术就是在此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它汇聚了该地域内的“宗教、哲学、艺术”[4]价值观念、人文情感、审美意识等文化元素。因此,对其进行文化价值研究,需通过探究的方式,保存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表征,把握峨眉武术文化历史本源的脉络,实现历史特色价值的现代诠释。
2.2武术文化需要
在中国的武术文化当中,峨眉武术、少林功夫、武当太极是最为突出的三个代表性武术文化。少林武术文化以佛家禅文化思想为基础,以功夫文化为品牌标志,以少林禅武医为技术内涵,将传统武术文化与佛教禅修文化融合共生,打造出了少林禅武文化品牌,使少林功夫扬名海内外,率先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品牌代表和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武当武术文化是以“道教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5]为基础,以养生太极为品牌标识,以养生太极拳法为技术内容,紧密契合当今时代人们强烈的健康意识和对健身强身的强烈需求,大力挖掘太极养生文化内容,借助武当山与太极湖的自然地理优势与特色,打造出了天下太极出武当的武术文化品牌形象,“成功实现了武当武术文化的繁荣和武术旅游产业的发展。”[6]而巴蜀地区的峨眉武术,既不缺乏厚重灿烂的文化支撑,更不逊于美妙绝伦、壮丽奇观的自然地理的拥抱,但与前二者相比,是远远落后,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推广,一些拳种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关注峨眉武术发展的众多仁人志士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断探寻峨眉武术健康发展的路径,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峨眉武术的关注者、习练者和传承人逐渐意识到其发展的窘境,并积极自主地从各层面做出新的尝试和改变。诸如举办“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成立了“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以及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命名的,在内江师范学院建立的“四川峨眉武术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均为其发展提供了文化平台的支撑。然而,在峨眉武术发展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各类问题繁多且杂,任重道远。对于峨眉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来说,政府的强力主导是重要保障,学界、理论界更具权威的研究成果,给予具有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同时峨眉武术的仁人志士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是基础,当前,更需要的是对峨眉武术文化的理论分析与探索,为其普及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8年6月,峨眉武术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峨眉武术的三大发源地之一的——盘破门武术,起源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罗泉古镇,在内江地区传播颇为广泛,也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成为四川唯一一项武术类国家级体育非遗保护与推广项目。那么,针对峨眉武术文化的研究,也就成为巴蜀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事业的重要任务。具象而言,“峨眉武术文化研究”是针对巴蜀地域内特定的与武术相关的所有事物,而进行的宏观或微观的多视角、多层次研究。深入来看,我们针对“峨眉武术文化”所开展的一系列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工作,能够挖掘出何种文化价值,是否能够给予本土文化新的发展思路,丰富、发展、支持本土文化新发展,其未来的发展又将趋向何种路径,均是亟待我们解决的课题。
峨眉武术文化作为巴蜀地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可避免的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7]。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对于其文化的保护势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峨眉武术文化传承人的参与。换言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首先是地区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峨眉武术文化传承人的资金投入,让传承人有能力做、愿意参与相关工作,这是保护的前提,这并不是“给了钱才办事”的庸俗观点,而是在保证传承人的生活基本需要,在保证物质基础上,赋予他们以动力,从而达到传承人为事业做出相应的本职奉献。除此之外,还应该给予传承人精神上的激励,提高传承人对文化传承意义的自觉,认识其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相关单位部门还需提高对传承人的重视,改善传承人的生活状态,同时更需记录传承人对其传承所做的贡献,利用记录资料的宣传,引起社会民众对峨眉武术文化的关注与认同,从而推动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之一,因此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也是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人的培养可以利用各流派与高等院校结合,建立相关的培养制度,开展长期的传承人与院校教育相互融合的培训机制,利用院校学习环境与教育环境的优势,解决传承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境况,提高传承人文化知识以及自身对文化传承的认识。总而言之,研究一套能保障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运行的机制、架构,是峨眉武术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前提。
3.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从峨眉武术文化的发展角度而言,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建立相关文化品牌与峨眉武术文化价值的广泛社会认可的建构。从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来看,21世纪最有生机的产业之一就是文化产业,所以在峨眉武术文化的传承中,打造和构建峨眉武术文化品牌很有必要。峨眉武术既需要挖掘其武学技艺,又需探究其武技的思想内核、拳法精神、价值精髓等,从而通过打造峨眉武术文化品牌,如“峨眉传奇”“峨眉微电影”,为世人呈现更符合大众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峨眉武术。四川峨眉武术文化社科普及基地推出的“峨眉武术宣传片”“印象峨眉武术”大型综艺节目等等,正以新的形式和手段,实现峨眉武术文化宣传、普及的最广泛深入开展。2007年,第一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在峨眉山市举办,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将峨眉武术文化与当地旅游结合在了一起,在宣扬峨眉武术文化的同时又带动了当地了旅游产业。2015年,第五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已经成功举办,武术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四川旅游的一个热点。其实,每年都有上千万的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来到峨眉山或观看风景,或讨论武术,交流武术文化。因此,打造更多更优的峨眉武术文化旅游产品,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最有力的保护。
4面向海外输出特色文化的价值
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和重视,但众多峨眉武术的仁人志士为保护峨眉武术文化采取了各种办法和措施,尤其是国际峨眉武术节之后,峨眉武术更进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国际峨眉武术节为全世界武术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让世人充分感受到了峨眉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国际峨眉武术节”的报导宣传,峨眉武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国际峨眉武术节之所以影响广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体对其大力全面的报导和关注。如,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普及团体就有英国黄纪富、史密斯等人成立的“国际白眉武术联合会”,美国陈坚、陈朝辉父子创立的峨嵋武术馆,意大利徐浩建立的峨嵋武术馆,加拿大的李蓉创办的峨嵋武术气功保健中心。此外,擅长蛇拳的加籍华人梁守喻还多次组织了加拿大与四川武术的交流活动。除了创办各类武术文化的团体机构外,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庞大的全球中华文化传播平台,来就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进行积极深入的交流活动,以此虚怀若谷的无私精神传播国粹,促进中华武术全球化,同时在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家之长。以此达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实际上,如上文列举的一系列峨眉武术传播事宜,可以说是为此提供了具备实际意义的发展范本。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峨眉武术文化传承人可以与当地媒体可建立一个良好的衔接平台,利用媒体的广泛影响性让峨眉武术文化得到更多的宣传与关注。“通过打造峨眉武术文化品牌以及相关的活动节日,”[8]向世界全方位的展现峨眉武术文化魅力,为世界提供更加精彩的峨眉武术文化输出。这一过程虽然有些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峨眉武术文化的对外推广宣传也在不断推进。
5创新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传播范式
5.1
校本特色文化的培育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脊梁,也是峨眉武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方式,是传统峨眉武术文化传承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武术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人的教育,校本特色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应当注重特色文化的培育。在峨眉武术文化中,独特性和排他性的传统元素是其最大特色。峨眉武术文化中的传统特色,包括了形式上的武术技艺以及峨眉武术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理念的内核精髓,而在校本特色文化的培育中,必须依托传统特色文化这两个层面来推进。事实上,一方面,内江师范学院开创性的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设置的“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专栏。它是以峨眉武术文化的繁荣、健康发展为宗旨,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一个供所有关心峨眉武术的人士共同探讨峨眉武术文化发展的平台,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关心、爱护和指导,也是一种对校本特色培养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内江师范学院所推出的校园峨眉武术,让全校学生学习“内江传统武术套路”“内江武术操”等,它们融合了峨眉武术“盘破门武技”的攻守技击拳法和峨眉武术文化倡导的思想理念,并以“微课堂”的形式,运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通过示范性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记录方式,培育内江师范学院的校本特色文化,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换言之,利用峨眉武术技艺中千百年历史沉淀的文化思想,通过传承人的真传形式来培育校本特色文化;通过对武术著作典籍或其他武术的表现形式讲解、传播峨眉武术文化的精髓,实现大力弘扬巴蜀地域的特色文化。科学的校本培育方式可以消除传统武术文化中遗留的一些陋习,转换传承人固有的陈旧思想观念,才能使传统武术文化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武术文化新内涵、新篇章。随着全民健身的号角不断吹响,富有传统特色文化的峨眉武术也逐渐在各地发展起来,对校本培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传统特色文化的推广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5.2
特色学科专业的构建
门户之见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中形成了一种定式。而高等院校相对较好地解决了武术传统文化中的“门户”偏见问题,对研究、挖掘、传承、推广峨眉武术文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峨眉武术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主要核心承载体,它强调传承人个人的武术技艺,个人的武术文化精神,以及个人的武术德智。而峨眉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猛,加之传承人自身的局限性,武术团队建设与带头人作用需要上升到更高层面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武术的价值正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武术的权威性、引领性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强和提升。高等院校所拥有的智力、人才制高点的平台优势不容置疑,“发挥地域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提升社会竞争力”,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因此,峨眉武术文化的学科专业的构建对内江师范学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内江师范学院已经探索性地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已经率先在同类高校中开设了独具巴蜀文化特色的“峨眉武术理论与方法”课程;二是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挖掘、整理、编辑了“峨眉养生功法”,它综合了现代养身理论和其它科学的养身方法,创新性开设了极具本土特色的峨眉养生专项班;三是在四川峨眉武术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中设置的“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峨眉养生馆”“峨眉武术馆”“峨眉武术文化演艺中心”已经有效运行;四是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有新突破,形成了平台、特色、亮点与教育、研究、实践、服务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培养体系中,习得最具地域特征的传统武术知识与文化。当然,在特色学科专业的构建中,更能够消除传统武术文化的门户偏见,从而使得参与习练者更为专注于武术技艺和文化的交流,提高民族武术技艺和文化的深度,并对传承弘扬峨眉武术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6结语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广博精微的武术技术,更是宏富深奥的特色文化。“因为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武术早已形成内涵广博、层次纷杂的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兵学、伦理、美学、文学、舞蹈、戏曲、音乐等关联紧密。”[9]而峨眉武术文化是独具巴蜀特色的文化范本之一,基于此,大力开展峨眉武术文化研究,是对其提炼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服务于当今社会,赢得文化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天华,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66.
[2]武展.武术动漫:武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5):28-30.
[3]黎晓勇.论巴蜀武术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31-32.
[4]吴景超.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J]. 独立评论,1935,(139).
[5]孙健,喻快,杨萍.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的定义研究[J].运动,2010(11):130-131.
[6]赵斌,代凌江.峨眉武术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4):41-45.
[7]李吉远,谢业雷.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搏击·武术科学,2011(5):3-5.
[8]林立.大力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做大做强峨眉武术产业[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5):11-16.
[9]郭玉成,李守培.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54-58.
The value of the emei martial
arts culture research
WANG Bin
XU Yan-ling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neijiang,sichuan 641199,China)
abstract:.
Key
words:Emei martial arts; Wushu culture;
Research;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