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 程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来源:201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专栏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大武术观的视角下,对峨眉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对峨眉武术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技术继承与改革创新、组织体系与管理方法、表演宣传与媒体推广、人才培养与品牌打造、标准化与大众化,这六方面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峨眉武术健康、科学、长久的发展下去,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峨眉武术的生存、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武术观;峨眉武术;发展现状;路径研究
DOI:10.13603/j.cnki.51-1621/z.2016.04.00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1785(2016)04
中华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数千年的充实和洗礼,在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依然能够枝繁叶茂,存留于世。峨眉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巴蜀文化的熏陶,以“佛”、“道”文化为其精神核心,讲究以刚制柔,清静无为,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健身、养生都有着良好的效果。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峨眉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随着观念的更新、生存的需要,峨眉武术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1年,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在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会议上首次提出,“大武术观”概念。所谓大武术观,是“站在全局的层面上,以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的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A] 。这一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由并对大武术观的概念、民族特征、时代价值做了详细阐述,提出推动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树立大武术观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大武术观”的提出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大武术观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峨眉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去,成为深思熟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管理体系与组织方法,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及品牌的打造,做到标准化与大众化的时机与统一,才能使峨眉武术再显神采,光耀武林。
1.峨眉武术的发展现状
1.1峨眉武术概况
峨眉武术有着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得名于峨眉山,广而言之可称为“巴蜀武术”[1]。峨眉武术深受巴蜀文化的熏陶,注重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内外兼修、攻防与技击并存、表演与养生并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据有关资料显示峨眉武术仅拳种就有67个,有近28个拳种属于四川本地【2】。1983年国家体委实施了一次大型的“中华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程,据统计峨眉武术有练功方法、拳术、器械共1638种[3]。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2峨眉武术的发展现状
峨眉武术虽有五大支派、八大门类,拳种丰富,但改革开放后期,由于自身体系不够完善,宣传力度欠缺,社会关注度较低等原因,导致峨眉武术的发展落后于少林、武当。受到少林武术的影响,峨眉武术人士深刻理解到地域武术在当今社会存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潜在的文化价值。经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峨眉武术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成效。如,峨眉武术走进湖南电视台“谁是英雄”节目;中央电视台以峨眉武术为主题拍摄了《中华武功》的专辑;峨眉武术于2009年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峨眉武术节的举办为峨眉武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大武术观的提出更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性的全新发展观。在大武术观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峨眉武术又举办了三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和专门报道,在政策的支持下,峨眉武术进校园、进社区,习练者增多,并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尽管如此,峨眉武术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危机,部分拳、器械正在走向消亡,发展态势滞后于武当、少林。
在世界全球化、多元化进程的今天,如何秉承“大武术观”的指导思想,统一、管理、组织、发展峨眉武术,针对峨眉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协调、化解,以最大限度的整合峨眉武术资源、团结习武之人、发挥整体优势,深化武术的国内普及和国际推广,使峨眉武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出璀璨之光,服务于大众,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2 峨眉武术发展问题及路径
2.1 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理论思维是一个国家达到科学巅峰的重要标志,理论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高度,因此,峨眉武术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4]。峨眉武术历史悠久、曾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如周潜川所著《峨眉十二桩释密》,巨赞大师的《峨眉临济气功——峨眉十二桩述真》及《峨眉临济气功——峨眉天罡指穴法》《峨眉拳谱》《峨眉拳术》《耕余剩枝》等等。大部分著作都是关于峨眉武术的技法、起源、功法,而关于峨眉武术的发展、传承等学术著作研究较少。近十几年关于峨眉武术的理论研究出现断层,研究成果缺乏。1983年在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带领下,开始关注峨眉武术,大力挖掘、整理、弘扬峨眉武术。在中国期刊网查阅1983年—2011年,以峨眉武术为主题的文献共29条,而少林武术则是973条,武当武术是247条,由此可见关于峨眉武术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查阅2011年—2016年以峨眉武术为主题的文献共有19条,少林武术为653条,武当武术为166条。峨眉武术近5年的期刊占39.6%,而少林近5年的期刊比例为40.2%,武当武术近5年的期刊比例为40.2%。由此可见,在大武术观的视阈下,峨眉武术理论进展速度最佳,少林与峨眉的比例相同。按文献的量来看,少林武术一直重视理论研究,峨眉武术的理论虽有进展,但依然逊色于前两者。
理论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力度,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无目的的、不科学的实践。因此,从事峨眉武术理论研究依然是目前峨眉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需明晰峨眉武术的概念、起源、组成部分,进而从峨眉武术技术特点、攻防含义、文化内涵、推广发展、传承创新、武术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峨眉武术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2.2技术继承与改革创新
峨眉武术被称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它首先是一项运动,继承和发展套路是峨眉武术得以生存和长久的先决条件;峨眉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门派,其显著的特点是一脉相承或师徒传授。现代武术的发展需紧随世界潮流,不断打造、改变自己,才能被世人所识,被世人所用。少林武术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形成完善的理论、技术及产业链,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竞技武术的出现对峨眉武术的发展同样有制约作用。竞技武术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得到革新,在理论层面注入新的元素,走上国际舞台,开辟了新的领域[5]。竞技武术的产生,少林、武当武术的发展对峨眉武术的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改造传统的峨眉武术文化,在保持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峨眉武术推陈出新发扬出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课题,值得认真思考、研究。
在大武术观的视野下,要使峨眉武术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对峨眉武术的继承与创新做到既对立又统一。继承为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创新是继承的核心所在,失去传承的创新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没有创新的继承也只是水中月,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注定被人们所遗弃。峨眉武术源远流长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在多元化的今天,若峨眉武术只是原汁原味的继承,峨眉武术早已落寞于历史的尘埃。武术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如今成为一项运动,一种文化,一种武术体系,是固守还是摒弃,是保护还是改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必须站在大武术观的角度,将峨眉武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将继承与创新有效的集合起来,把峨眉武术推陈出新,联合少林、武当及其门派,将武术推向世界。
2.3组织体系与管理方法
峨眉武术内容十分丰富,门派众多,就《峨眉拳谱》上记载就有黄陵、点易、青城、铁佛、青牛等五派,增、岳、赵、杜、洪、化、字、会等八大门类,除了记载之外还有像盘破门、生门、王家拳、直门等武术其它门类。峨眉武术的组织体系看似明晰,实则仍存在争议,峨眉武术有本土产生的,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外来武术。峨眉武术各门类之间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传承方式、掌门人,各个门类之间并不能深入的学习沟通,仍然据有一定的传统性、封闭性、竞争性。这些支派未能发现一致、共同的峨眉元素,却被贴上峨眉武术的标签,并且这些支派没有统一管理的总掌门,没有人能够统一、号令各门派,因此,这些门类虽统于峨眉派,实则是零散的、独立的支派,这也是峨眉武术未能齐心、弘扬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峨眉武术健康发展的观念来讲,首先要有统一的思想,溯本清源,明晰组织体系,才能光耀峨眉武术。
2.4表演宣传与媒体推广
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峨眉武术,让峨眉武术遍布中国各地,也是将峨眉武术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峨眉武术可效仿少林寺的先进经验,组建“峨眉武术表演团队”,到国内外巡回展示及表演;加大峨眉武术的宣传力度拍摄有关峨眉武术的电影、电视;持续实施“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精英赛,取得更多的媒体报道、宣传,丰富国际峨眉武术节的内容,加强峨眉武术的国际交流;加强峨眉武术的理论构建;参与电视台的各类文化活动,不断打造和革新峨眉武术,使之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特征;严格选拔峨眉武术管理层人员;在峨眉武术内部进行交流,研讨,举办属于自己的活动节日;打造文化品牌,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峨眉武术,制作峨眉武术的专业网站,包括峨眉文化研讨网站(文化研究及各门派基础套路学习,大型表演网站);制作峨眉武术APP平台及微电影的拍摄;将峨眉武术与游戏制作相结合,打造新型的发展平台;利用国家大力发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机,紧傍“中国第一山”
的评审,将峨眉武术与旅游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只有遵从“大武术观”的宏观指导思想出发,拓宽峨眉武术的宣传力度,才能奋勇直追,扬名世界。
2.5人才培养与品牌打造
人才是一切运动项目的支柱与基础,峨眉武术人才的培养是峨眉武术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峨眉武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峨眉武术七雄”——老一批峨眉武术传承人,年龄较大,无法从事过多的峨眉武术工作。而“峨眉十三剑”,正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却对峨眉武术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峨眉武术的文化表现力。因此,峨眉武术按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复合性人才。对于峨眉武术的传承人,需要文武兼备,既能够深刻理解峨眉武术文化的内涵,又能够对峨眉武术的套路特点、攻防含义理解透彻;对于学校的教师而言,需要培养文化功底深厚,能够理解峨眉武术套路攻防技击含义的教师,对于武馆、俱乐部及教练员则与技术为主,文化为辅的武术人才。关于峨眉武术品牌的打造,是展示巴蜀地区浓厚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巴蜀经济开发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峨眉武术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配合,同样需要峨眉武术管理人才的努力、扎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将峨眉武术发展弘扬下去,誉满华夏。
2.6标准化与大众化
武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标准化。武术标准化是武术大众化及规模化的前提,峨眉武术支派较多,内容丰富,不同的拳种、器械,其训练方法及技术特点都有各自的技术标准,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因此,要做好训练体系的标准化、组织系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段位制体系的标准化等等。当然,这里所讲标准化并非与百花齐放是对立的关系。标准化是大众化、规模化的基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与时俱进与适应时代的发展。
如中国24式杨氏太极拳是武术标准化的先例,并取得良好成效;继而蓉城太极创编一、二、三路,在成都地域发展较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韩国跆拳道之所以能够申奥成功,于礼仪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段位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大武术观”及“标准化”的视角下,中国有12个拳种以根据段位制的等级规范来推广、发展,峨眉武术可参照实行段位制改革。标准化的实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这是峨眉武术普及、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A] 大武术观[EB/OL].[2016-02-16].百度收索.
[1]张小林.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运作的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代凌江.峨眉武术分类问题的现状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3]金宗强.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4]赵红波,姚伟华.峨眉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5]洪浩,田文波.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
[6]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S].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会议文件,2011.
[7]宋天华,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Abstract: Th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in
view of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 mei Wushu development status
were summarized, and path of E mei Wushu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of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theory study and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s, performance and
publicity and media promo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bran d building,
standard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x,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mei martial arts healthy,
scientific, long-term development down, In
order to through the research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ei Wushu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 Martial arts concept; Emei Wushu; development status; path research